申扎县医疗卫生发展情况
2015年08月11日 17:45:39      来源:申扎县网信办    
0

图片1.jpg

藏药制造过程。

(一)、县人民医院

1959年5月,人民解放军11师31团和随军工作队进驻申扎,一面开展平叛斗争,一面为藏胞诊治疫病。1962年平叛结束后,全县局势稳定,工作队团结一批民间藏医,充实了医疗队伍。

1967年,建成申扎县人民医院和各区卫生所,开始实行定点医疗制度,为改善偏远乡村群众就医难的问题,组成一个18人的赤脚医生卫生队,下到各乡村开展免费巡医诊。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申扎县医疗卫生事业空前发展,随着卫生医疗机构充实和完善,医疗技术,医疗手稿不断提高和更新,牧区的一些常见病都可以治疗,也可以作一些中小型手术。

人民医院成立之初,没有划分具体科室,只有一个中、藏、西医的综合科室。1970年申扎县建立藏药加工厂后,又在人民医院内设立专门的藏医科。

1987年,藏医科从人民医院分出,成立了申扎县藏医院,人民医院也增设外科、内科、眼科、检验科、放射科、心电图室、B超室等科室。到1999年底,县医院和各乡卫生所病床数达25张,卫生医疗人员大幅度增加,有西医10人、护士5名,藏医人员10人、护士4人。

图片2.jpg

藏药制造过程。

(二)藏医院

从1983年起,开始建院准备工作。当时,藏医科和藏药加工厂共专职人员4名,其中正式干部2名,干部中有1名医士,聘请药剂人员2名,在县人民医院内办公,使用的场地有110平方米。1985年,县人民政府拨专款8万元修建总面积为240平方米的藏医门诊部。1986年,在地委的关怀下,邀请自治区卫生厅领导和藏医学专家,召开振兴那曲地区藏医事业大会。经过大会讨论认定申扎县具备建立藏医院的基本条件并批准建院。1987年至1988年,自治区卫生厅拨款20万元修建面积为490平方米的业务用房和职工宿舍。有9名职工,其中正式职工6名,正式职工中有医师1名、助理医师1名,其余均为医护士;聘请人员3名。

2000年,藏医院技术队伍进一步得到壮大,业务人员共有15名,其中正式工8名、临时工7名。平均每年看病治病人数达13000人次。平均每年下乡达23次,看病治病达3000多人次,完全治愈率达32%,大有好转的达65.66%,没有明显好转而转院的占14.66%,死亡人数占0.66%。

图片3.jpg

藏药成品。

1、藏医药的发展史

藏医药是祖国医药学宝库中的瑰宝也是雪域所有众生安康的保证,是藏民族智慧的结晶。在两千多年的历史过程中,藏族先辈们在漫长的生产、生活实践中不断总结与疾病斗争的经验,借鉴和吸收兄弟民族及周边国家医药学的精华,结合西藏的自然条件和药物资源的开发利用,通过不断研究、反复实践、逐步提高形成的一门人体生理、病理、诊断、治疗、方剂、制剂和特殊治疗等方面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诊疗风格的一门学科。为藏族人民的健康繁衍,为西藏的社会发展和进步作出了宝贵贡献。

图片4.jpg

牧民群众正在问诊。

2、藏药制剂室

申扎县藏医院藏药制剂室经几代藏医传人的不懈努力,发展至今已成为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技术力量最雄厚的一所传统藏药制剂室。现拥有现代化生产线和一批高素质专业技术及管理人才。目前职工达5余人,其中副高级(聘用专家)职称1人,初级及以下职称4人,并有藏药技术加工之最 “坐台”炼丹的能力。制剂室区占地500平方米。

该藏药制剂室选用生长在世界屋脊海拔4500米以上特殊生态环境下的地道藏药材,根据传统藏药的生产工艺,同时引进现代化的制药设备和国内中药厂家的技术专长进行生产。能生产350多个品种的普通藏药和“七十味珊瑚丸”、“帕珠卡擦”等7个品种的贵重藏药。所产藏药以配方正宗,用料地道,工艺精湛而。

总之,多年来,申扎县藏医院藏药制剂室“敬爱苍生,弘扬文化,开启智慧,广结善缘”的精神,向社会奉献出优质的藏药产品。我们有决心也有信心与时俱进,奋发进取,以不断提升自我能力来全面推动制剂室的进步,迎接藏医药发展的又一个春天!

责任编辑:李瑞伟

公安备案号:藏公网安备 54242602000001号 工信部备案号:藏ICP备2021000260号-1 网站标识码:5424260001 版权所有:申扎县人民政府 技术支持:西藏传媒集团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