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尔玛乡杂日村:党建促脱贫 转移就业做抓手
2019-12-19 11:55:38      来源:申扎县网信办    
0

本网消息 申扎县塔尔玛乡杂日村严格按照申扎县委、县政府安排部署,聚焦打赢脱贫攻坚战,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勇于斗争、善于斗争,埋头苦干、真抓实干,确保杂日村脱贫攻坚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如期完成脱贫目标任务。

基本情况

杂日村位于申扎县塔尔玛乡东南部、塔青(申扎县塔尔玛乡至班戈县青龙乡)乡村公路沿线,由申扎、班戈两县的几个自然村合并而成。村委会距申扎县城130多公里、距乡政府所在地80多公里(全程砂石路),海拔4900多米,下辖查娜、沃玛、孔玛、普尼4个自然村,属纯牧业村。截至2019年3月,全村共有85户508人,其中劳力214人,建档立卡贫困户34户、205人,贫困发生率42.27%,2016年脱贫2户16人,2019年需要脱贫32户189人。全村草场面积约65万亩,其中可使用面积35万亩。2018年底,牲畜存栏折合成羊单位24656.4(头、只、匹),其中牦牛2390头、绵羊12810只、山羊2543只、马42匹。全村共有汽车65辆、手扶及小四轮拖拉机25台、摩托车79辆。

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强化政策理论宣传

重视政策理论的学习,以“四讲四爱”群众教育实践活动为抓手,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采取喜闻乐见的方式,深入宣传习近平总书记的丰功伟绩和为民情怀,宣传自治区一系列脱贫攻坚政策,开展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反分裂斗争教育、民族团结教育、新旧西藏对比教育,引导群众明白惠在何处、惠从何来,先后召开党支部会议、党员大会、党员组织生活会及群众大会35余次进行集中宣讲,14次入户宣讲,实现家庭、群众的全覆盖,制作320本宣传手册,确保各项优惠政策到户到人,确保把党和政府的关怀温暖送到每家每户,牧民群众进一步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自觉拥护中国共产党、无比爱戴党的核心。

强党建促脱贫,巩固党在基层执政基础

杂日村成立以村党支部书记为组长的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建立包片责任制,明确各项工作职责,在每个自然村指定一名村“两委”班子成员,承担脱贫攻坚责任,将政策宣讲、组织劳务输出作为重点,促进本辖区脱贫攻坚工作。村“两委”、驻村工作队、包村干部定期研究脱贫攻坚工作,为本村理清发展思路5条,为贫困户确定脱贫措施11条。建立党员联系贫困户制度,本村党员为贫困户捐助24只绵羊、5只山羊,帮助贫困户整理家庭卫生4次。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决清除陈规陋习,组建清理“不健康婚育观”专班,党支部书记带头支部成员参与,包村干部、驻村工作队协同全面排查调解“非婚生子”情况,为18名私生子争取抚养费折合绵羊单位250只(折合现金187500元)绵羊,减轻单亲家庭经济压力。积极开展主题党日活动,组织全村党员在公路沿线、河流水域打扫卫生4次,共清理公路沿线垃圾、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共计1.8吨。动员群众搞好家庭卫生,确保家里干净整洁,衣物、粮食分类存储,摆放整齐,营造真实积极向上的脱贫户形象和党员干部良好形象。

精准扶贫,扎实开展脱贫攻坚工作

按照“六个精准”工作要求,因户因人精准施策,因地制宜,将34户贫困户享受的“五个一批”政策把针对性宣讲和普遍性宣讲结合起来,确保宣讲不漏一户一人,政策人人知晓。实施产业扶贫,把产业扶贫作为精准扶贫的长久之策和根本大计,利用强基惠民资金20万元,购买30头带子畜母牦牛,在本村成立短期育肥合作组织,雇用4户贫困户轮流放养,为每户每年兑现工资7000元,其他收入年底对所有贫困户实行分红切实增加牧民群众收入。村委会集体出资7.8万元,贫困户出资4.15万余元,整合本村技能人员力量在乡政府所在地开设摩托车修理铺,积极探索技术扶贫、产业扶贫的市场化道路。扎实开展易地搬迁的管理。杂日村共有易地搬迁户29户,其中分散安置2户、县城集中安置1户、村级集中安置26户,包村初期仍有极少部分贫困户未正式入住,只是摆放了一些简单的家具而已,通过对这部分群众的认真教育和劝导,目前入住率达到100%。而且所有易地搬迁户群众都能回答出自己的住房面积和易地搬迁相关政策。按照上级要求对本村的危房户进行排查统计上报52户,在本村实施危房改造过程中,经常性的进行督导检查,目前52个危房户的全面系统改造,屋顶漏雨、墙皮脱落等问题已经全面完成,改善了牧民群众住房条件,切实保障牧民群众住房安全,杂日村目前没有无房户和危房户。落实生态补偿政策。杂日村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理念,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珍爱生命一样珍爱生态环境,严守生态保护红线,严格落实草畜平衡各项举措,防止过度放牧载畜量超标,严防草原沙化,每年落实近120万元草补资金。严格落实生态补偿政策,在本村设立草原监督员、湿地管护员等八大生态岗位,2016年以来落实生态岗位补偿资金226.25万元。大力发展教育。杂日村将教育作为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根本举措,严格落实“九年义务教育”,逐户签订控辍保学责任书,实施送学奖惩制度,为按时完成送学任务的户,每名学生奖励30元,提高牧民群众送学积极性。目前,杂日村在校生120人,大学生5人,高中生5人,初中、小学生110人。今年8月,幼儿园正式开园,结束了杂日村无幼儿园历史,牧民群众不离村不离土,即可入园接受学前教育。开展社会保障兜底。杂日村始终关注低收入人群的生产生活状况,2014-2017年30户、66人,2018年7户、66人,2019年7户、26人纳入低保,2016-2018年发放无劳力政策性定向补助29.8万元,为2户贫困户提供医疗救助(大病报销)13.6万元,深入开展健康扶贫“三个一批”,与5名贫困户签约医疗服务,定期组织村医入户开展送医送药活动。协助开展“结对认亲”活动,近年来累计为34名贫困户资助13万余元;每年安排4户贫困户与驻村工作队结对子、认亲戚,累计帮扶资金近1万元。

大力发展转移就业是我们必须要打赢的一场重要战役。就业是重要的民生工程,解决就业是变“输血型”扶贫为“造血型”扶贫的重要方式,对于绝大多数贫困家庭来说,解决了就业,就能够迅速摆脱贫困。转移就业作为五个一批当中群众务工、技能就业的重要途径,可以把贫困户中劳动力特别是可移动劳力充分调动起来实现增收,把剩余劳力从传统牧业中解放出来。杂日村将转移剩余劳动力作为实现精准扶贫,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一招,年初安排部署、年中强化落实,特别是对贫困户中37个可移动劳力的转移就业进行着重安排,刚开始由于受群众的传统观念、等靠要思想、没有技能的影响,对去工地务工和外出打工有抵触情绪只愿意在村里放牧的、一个人就能完成牧业生产任务却由三、四个人完成的,驻村工作队、包村干部召开专门会议,针对性地讲解政策,把以往在外务工增收思想开明的人树为劳务输出典型,并请这些人为贫困户劳力讲述外出务工增收的切身体会、实际利益,讲述在当前的大环境下农区群众的务工状况和致富情况,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身边人、身边事教育群众,围绕就近就便原则,利用正在本村地域实施的塔-青公路项目,与施工方沟通协商输入贫困户劳力务工,驻村队、包村干部轮流在务工点蹲守,要求村党支部、党员在关键时刻发挥凝聚力和标杆作用带着干、一起干开展蹲点发挥监督作用,共输出贫困户可移动劳力117人次,创收29.25万元,贫困户人均增收近2500元,如贫困户米久户中的多吉通过务工和买卖黄金菇,今年4-9月份增收1.8万元,贫困户嘎巴5-9月份通过边放牧边务工实现增收6千多元,更值得欣慰的是由于贫困户在务工期间看到技术工的工资远高于纯劳力的工资,群众参加技能培训的积极性和利用政策的主动性提高,2016-2019年我村共有44人参与各类技能培训(汽车驾驶培训14人、挖掘机操作员20人、面点师5人、汽修5人)但技能创收效果不明显,但现在贫困户主动要求把自己的技能转化为创收能力,不再把贫困户小额贷款简单的购买牲畜,而是发挥自己的技能准备离开本村到乡镇、县城所在地寻找就业机会,把要我外出务工转变为我要外出务工,形成了牧业、务工、经商的多渠道家庭收入来源。切实增加了贫困户收入,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改变了集中安置点牧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状况,加大了贫困户劳务输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积极宣传区党委一系列就业创业优惠政策,激发牧民群众内生动力,正确处理好政府就业与市场就业的关系,通过政策引导鼓励本村大学生创业,已有2名高校毕业生成功实现自主创业还向县人社局提交了创业资金申请,目前正在审核当中。

责任编辑:和永清

公安备案号:藏公网安备 54242602000001号 工信部备案号:藏ICP备2021000260号-1 网站标识码:5424260001 版权所有:申扎县人民政府 技术支持:西藏传媒集团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