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扎县建60周年】筚路蓝缕六十载 砥砺奋进向未来
2019-09-18 11:04:59      来源:申扎铁警    
0

微信图片_20190918110609.jpg

在那遥远的羌塘西部,有一座雪白的山城,名唤洁白透明的盐巴,又名美丽的申扎,她带着柔情似水的眼睛,和那雪色湖光的温柔,亲历六十年来的沧海桑田。

申扎地处西藏中部、冈底斯山和藏北第二大湖色林错之间,属纯牧业县,南以念青唐古拉为界、与日喀则相连,北与双湖相望,东与班戈接壤,西与尼玛为邻。地势南高北低,平均海拔4700米以上。全县辖2镇6乡62个行政村256个自然村,共有14座寺庙(日追、拉康),人口5561户22067人,总面积约2.56万平方公里。

回首往昔,六十年前的申扎,天空一片阴霾,漫长、黑暗、落后的封建农奴制席卷笼罩着两万五千多平方公里的广袤大地,残酷的压迫和剥削,沉重的乌拉差役,毫无自由的人身依附,饥饿、贫穷、苦难,举步维艰,窒息着社会发展的生机与活力。然而,勤劳勇敢、自立自强的申扎人民,不甘压迫与欺凌,坚强地在挣扎中反抗,在反抗中寻找指引黎明的曙光。

苦尽甘来,六十年沧桑巨变,沐浴着党的阳光雨露,申扎历经了从黑暗到光明、从落后到进步、从专制到民主、从贫穷到富裕的光辉历程。如今的申扎,社会和谐、经济发展、民族团结、宗教和睦、生态良好、文化进步、人民幸福,正以一往无前的姿态,朝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宏伟目标开拓奋进。

六十年:披荆斩棘,艰难困苦,凝心聚力谱新篇

景色优美宜人的申扎,古称那仓,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至象雄部落,清朝咸丰年间更名申扎宗。漫长的封建农奴制社会,迫使申扎人民群众长期遭受残酷的经济剥削和政治压迫,生活极端贫困,蜷缩在水深火热中艰难前行。

历史总会眷顾人民群众。一个条约的签订,为申扎人民群众带来了新的希望。《十七条协议》的签订,西藏和平解放,申扎与全区一道,回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团结友爱的大家庭,享受着民族平等的基本权利,开始从黑暗走向了光明的康庄大道。

但前行的道路曲折跌宕,申扎宗个别头目为维护农奴主阶级的既得利益和特权,不惜与旧西藏上层反动势力遥相呼应,参与武装叛乱,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烈谴责。在广大人民群众和爱国人士的大力支持下,人民解放军独立11师31团和随军工作队于1959年5月19日进驻申扎,全面对盘踞在今文部一带的反动势力围堵清剿,取得了对敌作战的全面胜利。

从此,遭受人民群众唾弃的申扎上层反动势力淹没于浩浩荡荡的历史长河,广大人民群众顺应历史的潮流,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民主改革运动。

叛乱的平息,民主改革的推行,彻底推翻了申扎腐朽的封建农奴制,废除了乌拉差役,广大牧民群众翻身得了解放,当家做了主人,党的建设也得到了历史性发展。

1959年7月6日,中共黑河分工委在申扎县工作队建立党组,申扎第一个党组织成立。同月30日,撤销工作队党组,成立了临时县委。同年8月1日,顺应广大人民群众的选择,顺应历史的潮流,申扎县应运而生,在共和国的历史上记下了浓重的一笔。至此,申扎县从无到有,在广大人民群众、爱国人士的辛勤付出下,一路披荆斩棘、攻坚克难,共同携手迎来了长足发展和长治久安的历史机遇;共同携手建立了一个崭新的现代化城市,营造了和谐稳定的社会发展环境;共同携手奠定了开创社会主义事业申扎篇章的基石,铺就了共同富裕、全面小康的平坦大道。

六十年:栉风沐雨,开拓进取,春华秋实硕果丰

一甲子风雨孕育春华秋实,六十载岁月铸就峥嵘辉煌。建县之初,民生多艰,百废待兴。建县后的申扎,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历史发展机遇。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申扎人民,创造了历史上两次北迁的伟大盛举,以战天斗地的开拓精神开发了“无人区”,为成立共和国最年轻的县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性贡献,创造了为后世所讴歌的“申扎开拓精神”。在历届党委、政府的团结带领下,广大人民群众和干部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凝心聚力、开拓进取,奋力开创了经济社会改革发展稳定各项事业新局面。

社会局势和谐稳定。1959年前的申扎,在农奴主的强权统治下,广大牧民群众不甘压迫,社会局势基本动荡不安。历经了申扎战役和文革一段时期的动乱,在党的坚强领导和努力维护下,申扎社会长期保持着和谐稳定的大好局面。如今,全县牢固树立稳定压倒一切思想,坚决突出反分裂斗争,大力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构建群防群治社会格局,加强社会面防控,严防重点领域,实现了“三无”“三不出”目标,保障了全县社会大局持续稳定、全面稳定、长期稳定。深入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维护好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型民族关系,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引导群众淡化宗教消极影响,过好今生幸福生活。

经济发展态势良好。1959年以前,申扎经济落后,毫无发展活力,广大牧民群众生存和发展状况极其艰难,几乎没有独立生产资料,生活十分窘迫。建县以后,特别是民主改革后、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县始终树牢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聚焦经济发展第一要务,着力凝聚人心、改善民生,经济发展稳步增长,人民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大幅提升。全县生产总值实现了从1991年的0.10亿元到2018年的5.81亿元的历史性跨越。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999年的1440.79元增至2018年的10031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从1980年的148.1万元增至2018年的2692万元。项目投资从1960年的40万元增至“十三五”时期的3.35亿元。金融机构存款、贷款额分别从1962年的18万元、6万元增至2018年的11.44亿元、3.78亿元。全县人口从1979年的9842人增至2018年的22067人。牲畜存栏从1963年的46.50万头(只、匹)增至2018年的56.79万头(只、匹)。经济发展呈现良好态势。

脱贫攻坚扎实有效。贫困是长期以来困扰申扎的历史性课题。1959年前的申扎,贫困程度深,广大牧民群众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只有无限的压迫和摧残,没有任何的社会救助和组织帮扶。1984年全县共有困难户455户1876人,扶贫工作进一步开展。自2016年脱贫攻坚战全面打响以来,县委、政府团结带领全县上下紧紧围绕脱贫目标任务,构建了“9+2+10”组织体系,创建了“党建+”扶贫模式,制定了“10+4”脱贫举措,坚决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中央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决策部署,严格按照区市党委的脱贫攻坚工作要求,按照抓重点、促全面、保脱贫的基本思路,加大了精准识别力度,着力控制贫困发生率、返贫率、错退率,目前已累计脱贫612户、2590人,贫困发生率从2016年的38%下降至2018年的24.2%,已实现11个村整村退出。

基础设施建设变化巨大。1959年以前,申扎县城仅有一些草皮、土坯简易房,群山绵延、江河湖泊阻隔,道路坎坷不平、崎岖难行,没有一条正规的公路,万里申扎草原“艰辛羊肠道,溜索独木桥”。居民照明和生活用电、用水十分困难,整个县城犹如一个狭小的村落,甚至没有一个像样的厕所,自来水更是成为奢望。现今,申扎建设成为具有一定规模的现代化城市,构建了县城三纵三横的交通网格,实现了8个乡(镇)通乡道路“黑色化”;2019年年底将要实现62个行政村公路全部通畅。逐年加大了公路养护,农村公路养护里程达到2209.94km。自从110kv输变电工程竣工投入使用后,结束了申扎县城长期“黑夜无照明”的历史局面,城区面貌焕然一新。县城自来水、供暖基本畅通。全县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形成了集产业发展、道路畅通、水利便利、通讯便捷于一体的基本公共设施服务格局。通乡油路覆盖率大幅提升,村居安全饮水覆盖率逐步提高,城乡电网建设大力推进,老旧光伏电站提升改造工程深入实施,偏远村居逐步实现通电,移动电信通讯信号、贫困村通网络实现基本覆盖。村居环境卫生整治、卫生厕所改造、生活垃圾治理着力推进,乡村环境大幅改善,人居短板基本补齐。

民生改善着力增强。1959年以前,广大申扎牧民群众吃不饱、穿不暖,居无定所、饿殍遍野,毫无安全感、幸福感、获得感。建县后,特别是民主改革以后,在历届县委、政府的带领下,狠抓民生改善第一任务,坚持“以人为本”,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实现了从1959年对困难群众的基本救济到民生改善力度不断加强的转变。现今,全县牢牢把握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主线,就业保障不断强化。着力保障住房安全,住房保障不断加强。合理设置优化了开复工及发放农民工工资保障金审核程序,严防拖欠农民工工资现象,农民工权益保障不断强化。深入推进医疗制度改革,公共医疗服务更加完善。注重保障残疾人士权益,实现残疾人士平等享受社会改革发展成果。落实特困人员生活补助资金,着力强化特困人员服务保障。实施“金翅膀工程”,坚持每年为群众办十件实事,逐步优化完善民生改善服务体系。

医疗事业不断发展。1959年以前,申扎没有一所现代化的正规医院,医疗事业薄弱,医疗水平十分低下,面临缺医少药的艰难困境,牧民群众看病就医十分艰难。1967年县人民医院成立,规模较小,医务人员少。如今,县人民医院占地面积扩大至16500平米,医疗技术逐步提升。同时,藏医事业得到较好发展。1987年,申扎县藏医院成立。2017年以来,在中信集团援助下,投入资金4200万元,实施藏医院整体搬迁工程,项目占地面积13000平方米,建筑面积7310平方米,并于2018年年底竣工通过验收。申扎县藏医院现有床位48张,年接诊量达38900余人次,住院人次达1228人次,年总收入367万余元。藏药生产良好。生产的藏药品种达135种(其中咔嚓类7种、仁青(贵重)类藏药8种,普通藏药120种),藏药收入约136万余元。现今,医疗事业得到空前发展,实现了各种医药、设备、医师、技术从无到有,医疗条件显著改善,人均寿命达到68岁。

教育事业深入推进。1959年以前,申扎没有正规的教育机构或场所,牧民群众受教育的权利难以保障。建县后,申扎教育事业快速发展,实现了从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质的转变。1962年,申扎县只有一所公办小学,没有正式幼儿园,幼儿班附设在小学内。如今,申扎县有中学1所,完小4所,初小5所,幼儿园22所。全县学生共4091人,小学升学率100%,中学升学率98%,学前毛入园率93.95%,小学净入学率99.95%,初中毛入学率100.5%,义务教育巩固率97.82%。从幼儿园到大学,严格落实好教育“三包”政策、“两金”补助,逐步实现5个100%的硬任务。积极探索“6+1+3”乡镇学校寄宿制办学模式,义务教育和学前教育进一步发展,顺利通过了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验收,教育教学质量显著提高。幼儿园成为草原上的一道独特风景。在中信集团的无私援助下,建成了8个平均海拔4850米以上的村级幼儿园,初步形成了高原村级幼儿园群落。这些幼儿园幅射周边15个村,吸纳幼儿约240余人,约604个家庭2752人从中受益,更多的孩子初步实现了在家门口上学的梦想。央视一套摄制的大型纪录片《天河——献给西藏自治区成立五十周年》,对村级幼儿园群落以“小野花开遍申扎的山岗”比喻教育取得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生态文明建设步伐加快。1959年以前,申扎属于高原部落时期,农奴制社会几乎不言生态文明保护。1959年以后的一段时间,生态环境保护主要以加大草原建设,遏制草场退化、沙化为主。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县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生态发展理念,紧扣蓝天、碧水、净土全面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落实“河(湖)长制”主体责任,全面推行“河(湖)长制,加大了河湖保护综合治理。充分发挥全县42名野生动物保护员、64名湿地监管员、508名湿地管护员作用,确实维护好野生动物栖息环境。2018年全县环境质量指数达到95%以上,环境质量保持良好。

党的建设全面加强。1959年以前,申扎全面笼罩着农奴主的统治。1959年8月1日以后,申扎党的建设,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性意义。1959年,从党组、临时县委的建立再到中共申扎县委员会的成立,党始终发挥着核心领导作用,党的建设逐步加强。现如今,在中共第七届申扎县委员会的坚强领导下,发展成了包括5个党组、8个乡(镇)党委、41个县直机关党支部、1个公安局党委、1个教育党总支、62个村党支部、3223名党员的坚强战斗党组织。目前,县委始终坚决贯彻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坚定理想信念宗旨为根基,坚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全面加强了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理论武装得到了加强,党在牧区的执政根基不断夯实,基层组织和干部队伍建设持续强化,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深入推进,宣传思想和意识形态着力推进,意识形态领域阵地坚决守住,全面深化改革稳步推进。

文化事业繁荣发展。1959以前,申扎形成那仓部落文化,但文化发展缺乏动力。建县初期,申扎文化发展缓慢,格萨尔传说、民间歌谣主要靠口耳相传,具有文字记载的史料缺乏,文学著作创作成为短板弱项。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在历届县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文学发展呈现新气象。2011年组织成立了申扎县文联,每年财政预算3万元保障文化工作顺利开展,先后出版了《牧人家园》6期;在本级财政财力非常紧缺的情况下,投入112万元,出版了《申扎民间文化丛书》二辑。第二辑中着重突出了《申扎岩画》,有利于申扎远古文化研究保护,弥补了申扎岩画史料的空白。引导县文联成员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公开出版诗歌、散文、评论文章等个人作品11本,部分作品获得区、市级文学创作奖。《申扎县志》第二版即将出版。文化传播取得新成绩。2013年成立了县民间艺术团,并积极发挥其文化传播带动作用。每年平均组织演出45场次,覆盖了全县8个乡(镇)62个行政村。自2008年以来,投入100余万元,先后制作了100余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巴扎服饰,县民间艺术团演员身着巴扎服饰参加西藏自治区喜迎十九大文艺汇演,获得了优秀组织奖、优秀作品奖;积极参加了四川康巴卫视迎新晚会等区内外大型节目汇演,大力对外宣介了申扎非物质文化遗产。

扬帆奋进谋实干,策马腾飞求发展。六十年励精图治,六十年风雨兼程,六十年饱经磨难,六十年自强不屈。

六十年来,强基固本,着力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全力确保社会稳定,实现人民安居乐业。

六十年来,不负使命,聚焦经济建设,经济发展稳中求进,生态文明建设步伐加快,民生事业扎实有效。

六十年来,日新月异,申扎实现了老有所养,幼有所学,壮有所劳;医有所保,住有保障,劳者有技;交通改善,讯息便捷,产业兴旺,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成就源于汗水精准滴灌,自强不息终将涌泉相报。回顾六十年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亲切关怀,得益于区党委、市委的坚强领导、深切关爱,得益于全县干部群众的共同团结奋斗。

六十年来的成就,是一代又一代勤劳质朴、踏实肯干、善于奉献的申扎儿女浴血奋战的结果,是一批又一批信仰坚定、敢于担当、为民造福的干部职工鞠躬尽瘁的结晶,是无数个申扎进藏干部无私奉献、舍小家、为大家心血的凝聚。

六十年:继往开来,砥砺奋进,豪情满怀创未来

岁月洪流永不停息,历史车轮滚滚向前。六十年后的申扎,又一次站在了历史新的起点,与全国一道阔步迈进了新时代。

扬帆远航需尽力,决胜小康正当时。站在新时代的历史起点,申扎广大人民群众和干部始终发扬“申扎开拓精神”,聚焦决胜脱贫摘帽,决胜脱贫攻坚,坚决与全国、全区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使命呼唤担当,奋斗成就未来。奋进新时代,同心向党永立奋斗之志,自强不息铸就新的辉煌。继往开来,“申扎开拓精神”永放光彩;奋勇前行,申扎人民永不言弃。

回望艰辛岁月,筚路蓝缕历历在目;展望美好前景,坚韧奋进生生不息。

抚今追昔,面向未来。广大申扎人民群众和干部职工坚定与祖国同心、忠党爱国、再创佳绩的决心,坚定维护民族团结、建设美好家园的决心,坚定全民小康、共圆中国梦的决心。

时逢己亥,金猪献瑞;雪域申扎,欢歌载舞。举县同迎建县六十周年庆典,全民讴歌六十载沧桑巨变。

新时代,我们豪情满怀、信念坚定、干劲十足;新征程,我们严阵以待、不忘初心、砥砺奋进;新起点,我们牢记使命、同舟共济、开拓进取。

时代的号角已吹响,壮丽的蓝图已绘就。新时代,让我们戮力同心、比肩同进,携手共建美丽申扎,共创美好未来。

责任编辑:和永清

公安备案号:藏公网安备 54242602000001号 工信部备案号:藏ICP备2021000260号-1 网站标识码:5424260001 版权所有:申扎县人民政府 技术支持:西藏传媒集团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